今年2月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指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无症状感染者可能成为传染源”。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无症状感染者”该如何防护呢?
一、“藐似正常”给防控带来新挑战。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无症状感染者”的发现和提出,实际上符合了我们对新事物的认知过程,那就是逐渐递进。
(一)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传播方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最早建立的流行病学关联是与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相关,后来确定“人——人的传播方式”。现在的筛查阶段,聚集性病例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提示,如果在家人中、密切接触的同事中、朋友中相继出现了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在当前疫情的背景下,有可能是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二)新型冠状病毒临床检测手段
当年的SARS是靠临床检测。由大夫来判断到底是、还是不是,那时还没有针对SARS病毒的检测手段如PCR的方法和相关的试剂盒“金标准”确定患者到底是不是SARS。但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过程中, 2020年1月17日 开始对疑似病例做核酸检测,也使确诊的每一例患者有了“到底有没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金标准。
(三)新型冠状病毒疾病谱的认知
在核酸检测的技术支持下,我们确诊了一例患者。接下来进行这例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在和他的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中,发现了一些轻症病例,甚至是无症状的人,如果我们积极扩大去做核酸检测,也能发现部分核酸检测是阳性,这部分人群我们就称之为“无症状感染者”。对新型冠状病毒疾病谱的认知也从刚开始的肺炎病例逐步扩大到现在的“无症状感染”病例——轻型病例——重症、危重症病例—— 一个连续的疾病谱。
到这里,可以看到,我们之所以能对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临床疾病谱的认知,从开始只关注肺炎病例,到现在能够确定单纯性感染者,或者无症状感染者,是因为有了检测病毒的手段,扩大了检测,才发现的这部分人群。这部分人群不容易引起警觉,因为没有明显的不适,仍然在活动,甚至在工作,这就给疾病的防控带来了挑战。
二、既不草木皆兵 也不掉以轻心
(一)要注意健康监测:所谓的无症状,如果仔细追问,往往还是有不适表现,比如有点咳嗽,但是不严重,没有影响到生活,所以还“藐似正常”,被归于“无症状”。提醒大家,在这个防疫的关键时期,要注意自我监测,并注意关注周围人群的健康状态。
(二)防护手段要到位 不可掉以轻心
在周围环境比较复杂、人群聚集的情况下,一定要戴好口罩。做好充分的呼吸道防护。不能掉以轻心,毕竟有句老话: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三)呼吸道的传染途径与飞沫和气流速度、分泌物量都有关系
如果一个“藐似正常”的人开始咳嗽,那么就要小心了。近距离的大声谈笑、说话,如果双方都没有戴口罩,这种情景就存在一定风险。当然,如果彼此知根知底的人,知道对方都没有任何可疑的暴露史,也就没有相应的传播风险。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怀疑一切,草木皆兵。
在当下,一切防控是举国大事,人人都应参与其中,保护好自己,时时评估风险,做好自我和周围人群健康监测,牢记“戴口罩、洗手、通风”这防控呼吸道传染病的七字真言,判断存在风险的情况下,不能不戴口罩“裸奔”,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风险。希望大家理性认知,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听从防控专家的指导意见,再坚持一段时间,渡过目前的疫情持续阶段。